宠物蛇大全宠物蛇品大全(十大常见宠物蛇 宠物蛇有哪些 宠物蛇盘点 受欢迎的宠物蛇)

前言:最常见的宠物蛇是什么蛇?你知道有哪些蛇是适合作为宠物蛇的吗?所谓宠物蛇,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蛇,性情温和,对人的攻击性很小。当然,除了价格不菲,大多还需要从国外订货。由于宠物蛇分为国产和…

 

前言:最常见的宠物蛇是什么蛇?你知道有哪些蛇是适合作为宠物蛇的吗?所谓宠物蛇,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蛇,性情温和,对人的攻击性很小。当然,除了价格不菲,大多还需要从国外订货。由于宠物蛇分为国产和进口,饲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当然,饲养时也要小心,以防被咬伤。下面浇花就为大家盘点最常见的十大宠物蛇品种,看看受欢迎的宠物蛇究竟有哪些鸭。

一、白化球蟒

白化球蟒是球蟒黑色素流失从而得到黄白两种颜色的个体白化,白化球蟒的价格比普通球蟒高很多倍, 白化球蟒的幼体价格一般在3000至4000元左右。 球蟒个体能最大能长到1.8米左右(人工环境下,但是非常罕见)。球蟒系列当中有蜘蛛粉彩、焦糖象牙白、月光白(2种白都是蓝眼)莫哈维等等;其中蜘蛛是最便宜最常见的变异。

1、基本介绍

白化是隐性基因,所以白化(Albino)与普通球蟒繁殖的子一代就是含隐性基因的个体(Het Albino)。子一代(Het Albino)与子一代之间繁殖,得到白化(Albino)的几率是25%,得到普通球蟒的几率也是25%,得到含白化基因(Het Albino)的几率是50%。

也就是:Aa+Aa=Aa或者AA或者aa,其中aa就是白化了。

如果是子一代与白化繁殖的话,得到白化(Albino)的几率则是50%,得到Het Albino的几率也是50%。Aa+aa=Aa或者aa。如果Het Albino与普通球蟒繁殖则不会有白化个体产生。

而如果白化与白化繁殖的话,得到的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白化了。

2、生活习性

在饲养中,球蟒在最初的三年中可以每年长一英尺,并在三至五年中成为成年的个体。曾有记录,最长命的球蟒整整活到了48岁。雌性的球蟒每次会下4至10枚蛋,并且会一直盘住它们,直到它们孵化。在三个月的孵化期中,她不会离开,也不会进食。

球蟒在蟒蛇科中属于较小体形者,一般成体约1米以上,最大约达2.2米左右。经过适当的喂养,他们的身体的横折面会变成精细的圆形。像其他所有的蟒类和蚺类,他们也会有后肢的残留物。这一残留的后肢出现在肛门的两旁,雄性球蟒的残余后肢比雌性长,雄性球蟒的头也比雌性的小。

球蟒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喜暖怕冷。25-30度为其最佳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球蟒摄食、生长正常。当温度低于24度时,摄食减少,少动。当温度低于15度时停止摄食,并较易患病。10度以下就有死亡的可能。

为了便于在夜间狩猎,球蟒的眼睛十分适应黑暗的环境。另一个器官可以帮助球蟒在夜间猎食的就是“热源感应器”,它位于嘴的边缘。这些器官有助于在黑夜寻找食物。当他用高速的动作、倒生的牙齿咬住猎物后,他立刻快速的把猎物缠绕,直至猎物死于窒息。然后整个猎物吞下。

二、黄金蟒

黄金蟒(学名:Python bivittatus)为脊索动物门,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变异品种。黄金蟒的成体可以长到约7米长。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北部。

1、基本介绍

黄金蟒于1981年被美国人发现,到1983年稳定繁殖量产,已遍及世界各地。欧、美国家作为宠物合法化饲养。

事实上黄金蟒独特的金黄色外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也就是说,黄金蟒本身就是一种病态,有点类似人的白化病,在野外的黄金蟒如果有机会与另一条黄金蟒交配,就会将它独特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这种几率十分小,因而黄金蟒十分难得。

2、形态特征

黄金蟒成体长度通常在5~6米,最长可以达7米,并且雌性体型比雄性庞大。其通体金黄并有白色不规则纹路,鳞片滑顺,头顶具有大鳞片以及热感颊窝。黄金蟒和其它蛇类一样四肢全部退化,只有尾部留有很小的残肢;雄蛇交配时用残肢刺激雌蛇完成交配。

3、生活习性

黄金蟒的外表虽然很吓人,其实性格很温和,黄金蟒发脾气时,会发出“嘶嘶”的声音。

黄金蟒以类和哺乳动物为食。黄金蟒进食的过程看起来有些残忍,通常把大白鼠放进去后,萧金蟒就会用身体把它卷起来用力缠,直到把大白鼠的骨骼都撞断,变成一个肉团,它才慢慢地开始享用。有的时候被它生吞下去的大白鼠,在它的身体里还会轻声叫唤两声。黄金蟒主要以老鼠、子等活体哺乳动物为食物,所以饲养者在准备养黄金蟒前,要想好自己是否能接受这种血腥残酷的进食方式。

4、饲养方法

①最好选择可以有效防止蛇逃走的、容易消毒的、没有尖锐突出物的,并且通风保温的容器,可以在网上购买大一点的爬宠饲养箱。

②黄金蟒对室温是有要求的,要保持温度在26摄氏度到33摄氏度之间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加热垫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用陶瓷灯或者风热加热装置。

③黄金蟒一般每3到6周就会蜕皮一次,如果身上有旧皮没蜕干净,需要把它放到水盆里用30摄氏度的温水给它“泡澡”。饲养箱里需要放一个小水盆,让宠物蛇可以自由饮水。

虽然很多人觉得蟒蛇很可怕,但是只要保持足够的清洁,按时喂食物,了解它的习性,它也可以是个很好的宠物.

三、球蟒

球蟒Pythonregius)生活于中非和西非,从塞内加尔到乌干达,从草原到树林,他们在树上与在地上同样感到舒适。他们喜欢微弱光线的环境,在黎明和黄昏,他们会变得活跃。在欧洲,他们被称呼为“皇蟒”,而在美国就用“球蟒”这一称呼,这是因为当他们感到紧张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身体卷缩成一个很紧的球,并把头稳固的藏在中心。像很多其他蟒类一样,球蟒也是一种温和的蛇类。

1、基本介绍

球蟒为卵生,每年夏季产卵4-10枚。大部分雌性球蟒有护卵习性。孵化期一般不超过60天。产卵及孵化期畏人,应避开外界刺激。期间攻击性增加。人工驯养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

球蟒在蟒蛇科中属于较小体形者,一般成体约1米左右,有些个体会达到1.5米,现有最大标本1.82米。经过适当的喂养,他们的身体的横折面会变成精细的圆形。像其他所有的蟒类和蚺类,他们也会有后肢的残留物。这一残留的后肢出现在肛门的两旁,雄性球蟒的残余后肢比雌性长,雄性球蟒的头也比雌性的小。

球蟒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喜暖怕冷。32-33度为其最佳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球蟒摄食、生长正常。当温度低于24度时,摄食减少,少动。当温度低于28度时,较易患病。25度以下就有死亡的可能。

当温度低于70F时,球蟒开始绝食,同时就进入发情、交配的阶段。在非洲,球蟒的繁殖期是在12月至第二年的1月,球蟒通常二至三年才发情一次。在交配和受精之后,雌蛇会下4至10个蛋,这要根据个体大小、情况而定。产卵后,雌蛇有护卵的行为,她用身体盘绕着卵,并会时刻进行放松和绷紧身体的动作。

雌蛇在这三个月的孵化期里面是会绝食。如果雌蛇是健康的,护卵的过程是不会对她的身体产生消极的作用,但如果雌蛇并不健康,她可能会变得更加虚弱,并且诱发其他的疾病。

为了便于在夜间狩猎,球蟒的眼睛十分适应黑暗的环境。另一个器官可以帮助球蟒在夜间猎食的就是“热源感应器”,它位于嘴的边缘。这些器官有助于在黑夜寻找食物。当他用高速的动作、倒生的牙齿咬住猎物后,他立刻快速的把猎物缠绕,直至猎物死于窒息。然后整个猎物吞下。

2、饲养方法

环境:

①箱子:整理箱等(注意通风)(有很多新手喜欢木箱这是错误的,受潮发霉没安全感不好加热)

②垫材:最常用的的报纸,也可以用尿不湿。

③水盆、躲避:水盆只要不被球蟒打翻,躲避是给刚到家未稳定状态的球用的,如已经完全适应环境的可以不使用躲避。

温度:

①最佳温、湿:球的最佳温度在32~33,湿度60%左右就可以了。夏天时若房间温度高于33°,则建议换个地方,但是绝对不能放空调房。

②冬天加温:加温可以使用加热垫、地热膜。

四、奶蛇

是一种美国本土蛇类,当然也就成为美国蛇类业者的培育对象。在宠物蛇市场上也是很热门的种类,与王蛇,玉米蛇形成游蛇科,也就是黄颔蛇科的铁三角,都是宠物市场上不能或缺的重要角色。严格来说,这几种游蛇类对人类都有益处。因为它们可以控制老鼠的数量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1、基本介绍

奶蛇是市场上比较热门的一种游蛇(另外还有王蛇跟玉米蛇,他们都被称为玩具蛇),之所以称为奶蛇,是因为这种蛇经常在牛棚里出现,被人误传为喝牛奶,其实它是吃牛棚里的老鼠。虽然绝大多数的奶蛇都是以红黄黑三色作为基本体色,只在排列顺序上有所区别,但由于分布地域极为广阔,造成不同地区间的种类在体色上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差异,因此在生物学上以地域性差别为标准的。

绝大多数的奶蛇都是以黑白红三色形成基本体色,只是排列组合上有所差异,要清楚辨识是有点难度的。而相对于其他两种游蛇类比较不同的是:奶蛇的野生个体本身就具有许多不同的体色差异,而每一种体色也都是一个亚种,因此奶蛇的亚种多达40种以上;一般学者比较倾向以地域性的分别来归纳亚种,这样至少也有25种以上;奶蛇实际上也是王蛇的同属亲戚,因此有时候与王蛇是比较容易混淆的。

2、生活习性

蛇,属爬行纲,蛇亚目,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毒蛇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并不那么危险。蛇类以食鼠为主(也食蛙类、鸟类等),蛇类其貌不扬,形状色泽奇特、浑身披鳞,头颈高翘、躯尾摆动、快速行进、寻偶鸣叫、泅水过渡、实在难以逗人喜爱。

蛇类喜居荫蔽、潮湿、人迹罕至、杂草丛生、树木繁茂、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墙,且饵料丰富的环境,这些都是它们栖居、出没、繁衍的场所,也有的蛇栖居水中。

3、饲养方法

饲养奶蛇的方式与王蛇,玉米蛇差不多,只要有鞋盒大小的空间就足够容纳一条小蛇。加上一个水盆,和一个窝就可以了,底材以木屑或报纸撕条都很适合,冬天可在饲养缸底部加一片加温垫保持适当的温度。每周更换一次底材和餵食一次,日常照顾是比较简单的。食物则以老鼠为主,大小与蛇身最粗的尺寸一样就可以。

五、玉米锦蛇

玉米锦蛇(学名:Pantherophis guttatus ),是游蛇科,锦蛇属肉食类动物,有2亚种。体长80~120厘米,颜色很多,通常都是红色的而且伴有橙色的鞍形标记,拥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从荧光橙到灰色、灰褐色、土黄色、紫色都有。因身上有镶黑边的红或红褐色斑纹,腹部有浓淡相间的方格状斑纹,所以又叫做“玉米蛇”。

1、基本介绍

玉米锦蛇原产地为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在美国、墨西哥、巴哈马、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地都有发现。栖息于干燥林地,沼泽,农田等地。独居生活,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温顺无毒,寿命可达20多年,是具有观赏性的宠物蛇。玉米锦蛇保护等级为无危。

2、形态特征

全长80~120厘米,最长可达182厘米。千变万化的颜色和花纹是它最为吸引人的地方。玉米蛇大部分都有一个以上的隐性基因,这使得它们拥有高度易变的颜色和样式。通常可见到灰色、灰褐色至土黄色、橙色等。以这些颜色为底色,上有镶黑边的红或红褐色斑纹。腹部上有浓淡相间的方格状斑纹,尾部腹面位置则呈直条纹状。部分灰色的个体,在腹部有黑色的方格花纹。

3、生活习性

独居生活,半树栖性,黄昏及夜间觅食活动,清晨时分晒太阳以调节体温,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玉米锦蛇的食物包括小型啮齿类、蜥蜴类、蛙类、小型鸟类、类以及鸟蛋,年幼个体则主要以昆虫为食。合适温度: 21~32℃ ;相对湿度:75~80% 。

4、生长及分布

玉米锦蛇是美国特有的物种,原产于美国东部和东南部。范围延伸到南部新泽西、马里兰、和肯塔基州南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南密西西比、阿拉巴马州南部和南部佛罗里达州。在美国、墨西哥、巴哈马、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等地都有发现。

5、饲养发法

如果家中的空间有限,可选较小体形的玉米蛇,饲养箱要能通风,箱子内放上食盆和水盆、铺上沙土,水盆里的水一方面是供它饮用,另一方面是能让它整个身体浸到水里。蛇是很爱干净的动物,只要水盆里有水,它们就会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箱内可放置枯木、人造草皮或者报纸、可匿藏的石洞等,预备枯枝备其脱皮时使用。

六、赤链蛇

赤链蛇(学名:Lycodon rufozonatus)是游蛇科白环蛇属的中小型无毒蛇。攻击性较强,在受到威胁时头常缩成近似三角形,且体色鲜艳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毒蛇。吻较前突且宽圆。头较宽且甚扁,与颈可区分。颊鳞1枚,细长。头背黑褐色,鳞沟红色。枕部具倒“V”形红色斑。体、尾背面黑褐色,具约等距排列的红色横斑。头、尾腹面污白色,腹鳞两侧散布少数黑褐色点斑。

1、基本介绍

赤链蛇由Cantor在1842年根据中国浙江舟山的标本描述命名。曾被划分在链蛇属Dinodon,2013年Siler等人建议将链蛇属并入白环蛇属Lycodon,因此赤链蛇的拉丁学名改为Lycodon rufozonatus。由于已有惯用中文名,为避免对非专业人士造成困扰,中文名保持不变。

2、形态特征

体尾背面黑褐色,有约等距排列的红色窄横斑51~87+12~30个,横斑宽占1~2枚背鳞长,在体侧第五行背鳞或第六行背鳞处分叉达腹鳞;头背黑褐色,鳞沟红色;枕背具倒“V”形红色斑;头腹污白色,散布少数黑褐色点斑。体、尾腹面污白色,腹鳞两侧散布黑褐色点斑。

3、生长与分布

赤链蛇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中国、越南、老挝、琉球群岛和日本对马市。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台湾、香港、澳门、辽宁吉林江西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福建云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4、生活习性

食性极为广泛,有鱼类、蛙类、蜥蜴、小型哺乳动物、蛇类、鸟类等。多于傍晚或夜间活动觅食。遇到敌害时头常缩成近似三角形并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并发起攻击,野生性情个体较凶猛。赤链蛇遇到蟾蜍等猎物会先用像匕首一样的位于口腔中后部的大切割齿,刺破蟾蜍的气囊“放气”,然后慢慢吞下。

5、价值及其他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赤链蛇达氏腺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对后毒牙类毒蛇的认识。不仅虎斑颈槽蛇和赤链蛇,其他如颈棱蛇、赤链华游蛇、双全白环蛇等,经解剖发现均有达氏腺。通过研究赤链蛇毒器的大小和着生位置,并测定它们的离体毒腺产毒量,为蛇伤判断、蛇伤防治及丰富毒器的生物学知识提出基础实验数据。

对于赤链蛇是否为毒蛇,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例如《本草纲目》记载:“赤楝,红黑节节相间,俨如赤楝、桑根之状,不甚毒。”其概念提出较为模糊,认为其有毒但毒性不大。经解刨研究发现赤链蛇上唇鳞皮下发现毒腺 (达氏腺) 。 但其上颌齿最后2枚虽呈刀刃状,但无沟也无管,不与毒腺相连,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毒牙。

七、乌梢蛇

乌梢蛇(学名:Zaocys dhumnades)是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俗称乌蛇、乌风蛇、黑风蛇、剑脊乌梢蛇等。全长可达2.5米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在中国栖息于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米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常在农田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下爬行;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

1、基本介绍

乌梢蛇是游蛇科的一种无毒蛇。该蛇背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达体中部后渐消失。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山灌丛,常见于路边草丛和稻田中,有时也到家园附近活动。行动极为敏捷、喜在水中游泳、描食、食物中包括鱼类、蟒类、鳞翅白幼虫和金色卵生,每年6—7月产卵。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乌梢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2、形态特征

乌梢蛇全长可达1500毫米以上。头与颈区分显著;瞳孔圆形;鼻孔开口于前后两鼻鳞间;吻鳞从头背面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前额鳞短于额鳞,额鳞长几乎等于从它至吻端的距离。半阴茎不分叉,外翻球状,基部为刺区,有数枚并列大刺,远端为小乳突型萼区。

体色背部绿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背脊有两条纵贯全身的黑线,黑线之间有两行鳞宽的浅黄褐色纵纹颇为明显。体之前段背鳞后缘色黑,前段腹鳞多呈乳黄色或土黄色,后段由浅灰黑色渐变为浅棕黑色。幼体背部多呈灰绿色,黑色纵纹贯穿躯尾。

3、生长与分布

在中国,栖息于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米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50-1570米范围内。

4、生活习性

乌梢蛇常在农田(高举头部警视四周)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下爬行,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山区房屋边的竹林)。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不咬人(和很多蛇类一样,只有在逼急或被你捉到时过度惊吓时不得已咬人)。

乌梢蛇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多喜暖恶寒。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便出蛰活动觅食,并随着气温的升高,活动更加频繁。在24℃~32C的温区内,相对湿度越大,其活动越盛,出没觅食的时间越多。随着气温的下降,其活动逐渐减少,当气温降到15℃以下时,即停止活动,开始寻找合适的环境进入冬眠。经观察,在中国重庆市南川地区,乌梢蛇在4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7~9月份为活动高峰期,10月下旬入蛰冬眠。活动期与冬眠期几乎各占一半。

乌梢蛇喜食蛙类鼠类,也兼食鱼类及昆虫等活体动物。有追逐取食习性,主要采食活物,一般不吃死物。在缺食饥饿的情况下,也取食少量死物。乌梢蛇耐饥力较强,可以几个月不进食也不致死亡。

八、翠青蛇

翠青蛇(学名:Cyclophiops major )属于游蛇科,翠青蛇属,全长1000毫米左右,身体绿色,吻端窄圆,鼻孔卵圆形,瞳孔圆形,背平滑无棱,仅雄性体后中央5行鳞片偶有弱棱,通体15行。半阴茎不分叉;精沟不分叉,精沟外翻态走向为稍外斜到顶,萼片大,背有弱小刺;半阴茎外翻态近柱形。卵呈卵圆形,橙黄色,幼蛇身体带有黑色斑点。

1、基本介绍

多活动在耕作区的地面或树上,其活动海拔高度为200-1700米。翠青蛇性格极其温柔,通常不会主动进行攻击。夜伏昼出,主要于白天活动,夜晚则在树上睡觉;平时行动缓慢,但遇到惊吓时会迅速躲避逃跑,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虫。分布于中国、越南和老挝。

2、形态特征

平均体长75-90厘米,最大可达120厘米。身体背面草绿色,下颌、咽喉部及腹部黄绿色,下颌边缘及颔沟有绿色斑点。

多活动在耕作区的地面或树上,或隐居于石下, 也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和次生林。 垂直分布海拔最低200米,最高1700米。

3、生活习性

翠青蛇喜潮湿环境,活动适宜湿度为70%-80%,适温为22-27℃。 主要于白天活动,出没于草丛与郊区道路,或是较阴湿的树林内,夜间则常蜷伏于竹林或是蕨类叶面上。

一般行动缓慢,但遇到惊吓时会迅速躲避逃跑,害怕一切不明物体。其性格温柔,平时不主动进行攻击,但会通过用力蠕动和排便进行自身防卫。蜕皮期通常为每年的6月左右。平时主要捕食蚯蚓及昆虫的幼虫。在摄食后其活跃程度会大幅降低,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4、生长与分布

该种分布于中国、越南及老挝。其在中国非常普遍,包括安徽、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上海、四川、台湾、香港、浙江等。 越南境内分布于老街、高平、永福、河西、广平。在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5、饲养方法

饲养翠青蛇,以透明的蛇类饲养箱为最佳。如果没有,可自制或用透明有机玻璃容器代替。饲养前可先在箱内铺上一层沙土,栽种适宜室内生长的植物或花草,给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箱最好摆放在比较僻静的地方,防止人为干扰。

翠青蛇的食物包括蚯蚓和各类昆虫。刚购买回的翠青蛇,为引诱其进食,可将蚯蚓或其它食物的皮弄破,用食物体液的气味吸引蛇。蛇吃饱后,可连续几天不进食,最好每次不要喂饱,但要坚持定时饲养。

翠青蛇和其它蛇类一样,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夏天当气温高达30℃以上时,就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除了将饲养箱移至较阴凉处之外,最好在箱内装上微型电扇和雾化水装置。既可散热降温又可增加湿度,有利于蛇的生长发育。

九、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拉丁名:Elaphe taeniura)是游蛇科、锦蛇属动物。为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头长;吻鳞宽超于高,从头上可以看到;鼻间鳞长小于宽,其间沟为前额鳞间沟的1/2或1/3;前额鳞长大于宽;额鳞盾状,长大于宽,其长大于其与吻端的距离,顶鳞大于额鳞。体灰色或黄绿色,眼后有一黑色短纵纹,体背前段有窄的黑色梯状纹,体侧后段有2条宽的黑色纵纹直至尾尖,体后段腹鳞两侧各有1条小的黑色纵纹向后伸至尾尖。

1、基本介绍

黑眉锦蛇常在房屋内及其附近活动,善攀爬,有时在屋檐及屋顶出现;草地、田园、丘陵亦有其踪迹。吃鼠类、麻雀及蛙类。卵生,生命力较强。受惊时即竖起头颈部作攻击姿势。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中国(包括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向南至苏门答腊岛(印度尼西亚)和婆罗洲。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黑眉锦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此外,黑眉锦蛇还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2、形态特征

黑眉锦蛇为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头长。吻鳞宽超于高,从头上可以看到。鼻间鳞长小于宽,其间沟为前额鳞间沟的1/2或1/3。体背土灰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两条明显的黑纹延伸至颞部,如黑眉状。体背前段有窄的横行黑色梯状纹,前段明显,体后段逐渐消失,体侧和腹鳞两侧有4条黑色纵纹,从体中段开始伸至尾尖。腹部灰白色或淡灰色,腹鳞两侧具黑色块斑。

3、生活习性

黑眉锦蛇常在房屋内及其附近活动,善攀爬,有时在屋檐及屋顶出现;草地、田园、丘陵亦有其踪迹。此蛇虽是无毒蛇,但性情较为粗暴,当其受到惊扰时,即能竖起头颈,离地20-30厘米,身体呈“S”状,作随时攻击之势。

吃鼠类、麻雀及蛙类。黑眉锦蛇摄食多以游荡方式觅食,经常在小动物出没的地方游动,捕食率特别高,只要小动物从其附近经过就有命丧蛇腹的危险。当外界气温升至24-31℃时,其捕食旺盛,活动较频繁,也变得凶猛许多。

4、生长与分布

黑眉锦蛇分布于印度东北部、中国(包括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向南至苏门答腊岛(印度尼西亚)和婆罗洲。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基地区有未经证实的分布记录。在中国分布范围一直向北延伸至长江流域,但已被中国进一步向北引入,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辽宁和台湾。

5、价值其其他

①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易危(VU)。

②保护措施: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黑眉锦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

③生态价值:黑眉锦蛇善于捕食鼠类,对灭鼠害有利,应防止滥捕。

④药用价值:黑眉锦蛇是制备蛇酒和五蛇胆原料之一,供药用;蛇蜕也供药用。【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平。入肝、肾经。功能主治:解毒、祛风、杀虫、明目。治风癞、顽廯、恶疮、关节痛、猁犬伤、惊痫、喉痹、目翳红肿等。

十、玉斑锦蛇

玉斑锦蛇属于游蛇科,别名美女蛇,已改名,玉斑丽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

1、基本介绍

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广布于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仅在密云和怀柔云蒙山区、海淀香山樱桃沟部分地区有少量发现。此外在近京的河北野三坡拒马河流域比较常见。多见于山区森林以及常栖息于山区居民点附近的水沟边或山上草丛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群岛。

2、外形特征

全长1 m左右,尾长约为全长的五分之一。背面紫灰或灰褐色,正背有一行18~31+6~11个约等距排列的黑色大菱斑,菱斑中心黄色;腹面灰白色,散有长短不一,交互排列的黑斑。头背部黄色,有典型的黑色倒"V"字型套叠斑纹。

3、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300~1500米的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也常出没于居民区及其附近。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有吃蜥蜴的报道。

4、生长与分布

玉斑锦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和中部,在此范围的附近省份也有少量分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它们栖息在海拔300~1500 m的开阔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岩石堆上的灌木丛中。最早以为它们仅生活在山地,但后来在山地的低海拔处,甚至在农田里也有发现。海拔300~1500 m的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也常出没于居民区及其附近。

5、价值及其他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玉斑锦蛇被河北列为省重点保护动物,北京市列为一般保护动物。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