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623剔红鸳鸯荷花“满池娇”双面香盒
明 / 直径 9 厘米 高 4 厘米
RMB: 150,000-250,000
说明:此件元末明初的剔红香盒,形制饱满,规格显大,作蒸饼样式,通体满工雕刻,纹饰布局相同,底面微凹,唇边子母口方可分出器与盖。
内壁髹黑漆,余部髹朱漆百道,精雕细刻,主题纹饰为满池娇图,满布水波锦纹以状荷池水波微微荡漾,一束莲花自水中生出,荷茎细韧有力,荷叶硕大铺展,舒展自然,缘边或内卷或外侈,气韵内涵,生动传神,又一阴线刻出荷叶筋脉,惟妙惟肖,莲蓬荷花掩映,气韵连贯流畅,丛中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
此盒上的主题纹饰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器物上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只饰莲池,有的在莲池中见有禽鸟(只见鸳鸯、鹭鸶),多见者为青花瓷器上,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青花荷塘鸳鸯纹葵口盘”。
这种“池塘小景”即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织绣品上的 “满池娇” 纹样。早在南宋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十三“夜市”条中记载当时临安夜市夏秋售卖的物品中就有“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
元代画家柯九思(1290~1343年)《宫词十五首》中曰:“观莲太液泛兰桡(ráo 音娆,划船的桨),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云:“天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因“天历(1328~1331年)”系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这说明文宗皇帝的御衣上有“满池娇”图案。元代《可闲老人集》(卷二)载:“鸳鸯 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着御大明朝。”由此可见,“满池娇”是一种宫廷服装图案的名称,描绘的是池塘中的花、鸟景色。
此式满池娇纹样的元末明初香盒,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永乐款剔红莲花纹圆盒”可兹赏鉴,文物号:故00107791。另见一例为德川美术馆藏“元末明初·剔红荷花纹香盒”,《唐物漆器—中国·朝鲜·琉球—德川美术馆名品集(2)》,平成九年,德川美术馆,页39。
见有一例“元·杨茂造款剔红花鸟纹盘”,日前拍卖于香港东京中央2022年9月12日,编号1128,盘内主体纹饰与本品风格极其相似,可兹赏鉴。
上海博物馆藏“元·剔红荷花鹭鸶图圆盘”,盘内所雕摇曳生姿的荷叶,与本器如出一辙,猜想或为同一工匠所刻,见《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页108,编号64.
故宫博物院藏,剔红莲花纹香盒
上海博物馆藏,剔红荷花鸳鸯图圆盘
Lot.625剔红山水楼阁人物纹香盒
明 / 直径 7 厘米 高 2.5 厘米
RMB: 40,000-60,000
说明:蔗段式香盒,平顶直壁,唇边子母口相合,底承圈足。通体以剔红工艺装饰,盖面雕三种不同的锦纹,以示“天、地、阶”之别,可见奇石林立,孔洞如拱,岩后楼阁耸立,飞檐翘角,石侧古松斜欹而出,蜿蜒向上,分出枝杈,松针如伞,树干纹理以阴线刻出,描绘极为逼真。空地之上,两高士缓行攀谈,松荫瑞鹿低首,欲食崭露头角之灵芝。盒壁上下饰回纹各一周,回纹顺时针与逆时针两两一组。足内及底髹黑漆,自然断纹迎光可见,丝密悦目。
明代此类香盒以花鸟纹为多,亦可见弥勒、仕女等布局较为单一的作品,拍品之楼阁人物为表现主题的作品极为少见,上海博物馆藏“明·剔红山水人物纹盒”可兹赏鉴,见《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页146,图94。
整器漆色纯正润美,图纹别致,景物虽前后重叠,但毫无拥簇之感,且雕镂极精,恰似一幅工整秀丽的工笔画。施刀藏锋不露,磨工圆润,观察入微,可谓技臻艺绝。
盖面山水纹与盒侧精细的回纹相结合,虽为典型的明代剔红香盒制式,亦富元末明初雕漆韵味,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剔红观梅图圆盒”,收录于《和光剔彩: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49,图29。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剔红观梅图圆盒
Lot.626剔红布袋弥勒纹四方倭角香盒
明 /7×7×2.7 厘米
RMB: 60,000-90,000
说明:此件香盒型制特殊,表现主题极其鲜明,为典型的明代中晚期雕漆作品,比较一例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剔红布袋弥勒人物圆盒”,与本品风格相同,可兹对比赏鉴,见《和光剔彩: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91,图82。
整作四方形制,四角内凹,平顶直壁,顶面略作盝顶式,底承圈足。盒内及底髹黑漆,盖侧上下各雕回纹一周,以顺时针与逆时针两两一组而成,回纹略显方扁,以适扁薄的器身。
盒盖以六角花卉锦纹围成的随形开光内,以细密的横折锦纹作天,花卉锦纹作地,天地之间以一线分隔,巧妙的表现出空间,亦为时代之特征。弥勒坦胸腹,荷长杖,担行囊,裸足昂首前行。笑容可掬,胸腹部肌肉夸张凹凸,对形象的掌握纯熟。全器构思巧妙,工手到位,极尽精微之美,严谨细致之外,妙显轻松神韵,甚为难得。
弥勒弥勒佛通常是供奉在象征着佛教“三解脱门”后的佛殿中,也称弥勒尊佛,即未来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弥勒佛大多是袒胸露腹、喜笑颜开的形象,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
备注:附双层供盒,盒上题识:“堆朱布袋香盒。御本山样拜领。明治八年(1875年)乙亥五月”。
参阅:《和光剔彩:故宫藏漆》,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91,图8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剔红布袋弥勒图香盒
Lot.628褐漆戗金松鼠石榴纹竹编丝盖盒
明 / 直径 15.5 厘米 高 5.2 厘米
RMB: 60,000-90,000
说明:此件宋代的褐漆戗金松鼠石榴纹竹编丝盖盒,作蒸饼式,精巧却不失端庄之气。弧盖,直壁下急收,底承圈足。通体髹黑褐色大漆,顶面微弧近平,以戗金工艺装饰折枝石榴一株,枝干曲折有力,枝头石榴硕大饱满,果实成熟溢出,小石榴依附,秀叶相衬,娇俏可爱。旁侧松鼠身躯健硕,花尾铺展,双目圆睁,侧首凝视,似在垂涎石榴果实的鲜美,充满了灵动之气。盒壁上下以极细的竹篾编制镶嵌,纹理精细,手法老练,富韵律感。
黑漆编丝技法宋代已形成,但传世品极其少见,本品便为一例。日本根津美术馆藏“南宋·螺钿人物盒”可兹赏鉴,以嵌螺钿及竹编丝技法制作而成,《宋元の美—伝来 の漆器を中心に》,日本根津美术馆,2004年,编号123.
竹篾编丝是选用1至2年生、节间长的竹子中段制成的。还要在水里浸泡得柔软坚韧,使之既美观整齐又结实耐用。篾丝既需细得柔可绕指,又得保持长度。如果太短,竹丝接头太多,影响美观,另外竹丝需编得紧密牢靠,非一般匠人能为之。
此件盖盒整器工艺水平高超,竹编纹理之精致与金彩的光亮相映成辉,犹可显当初拥有者的富贵之象,是一件具有实用功能的精致盛物器皿。且此类竹编丝技法,多见者为大器之上,类似本品精巧之物,是为殊例,更显其珍惜难得。
根津美术馆藏,南宋·黑漆嵌螺钿竹编丝食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