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是中国著名的珍稀、濒危爬行动物,野生数量一度低于100条,种群的生存曾位于灭绝的边缘。
上世纪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第14届鳄类专家组工作会议上,各国专家对中国扬子鳄的野生状态进行了评估,一致将其确认为全球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
值得欣慰的是,在扬子鳄的人工繁殖技术被攻克后,这一物种的数量正在逐渐上升。就在5月13日上午,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生了51条扬子鳄。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介绍,安徽省今年计划在5月底前放归530条扬子鳄,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危机中的野生扬子鳄
和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一样,扬子鳄也同样是中国的“国宝”,同时也是世界七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该物种的保护受到了国家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大约在1.5亿年前,进化初期的扬子鳄曾遍布大江南北,最北曾活动于内蒙古、甘肃和山东一带,向南曾抵达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以及上海等地都留有化石遗迹。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扬子鳄的生存却迎来了一次猛烈的冲击。
随着长江中下游沿岸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面积的湿地被开垦成了农田和建设用地。在鄱阳湖等长江附属湖泊的周边,围湖造田活动曾非常火热,直接后果就是湖泊的调蓄能力持续下降,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也尽数丧失。
鄱阳湖湿地
在长达数十年的开发过程中,野生的扬子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湿地,自然栖息地不断萎缩,碎片化也越来越明显。还有不少扬子鳄被人类直接捕杀,野生种群的数量急剧下降。到了70年代初,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震撼了所有人:中国的扬子鳄可能已经绝迹。
在2014年前后,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们经过野外调查后发现:中国的扬子鳄生存堪忧,野生个体已经不足100条,活动范围不超过500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安徽省宣州地区以及浙江省的长兴西部。
扬子鳄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人工保护难在哪里?
扬子鳄是世界少有的短吻鳄,其吻型和美国的密西西比短吻鳄相似,但是扬子鳄的体型更小。成年的扬子鳄体长很少超过2米,最常见的只有1.5米左右,体重36~40公斤,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之一。
在农村地区,扬子鳄也被称为“土龙”或者“猪婆龙”,也有人将其称为“水壁虎”。从外观上来看,扬子鳄的头部较大,看起来相对臃肿,鳞片上有很多颗粒状和带状的纹路,区分度较高。
在自然环境下,扬子鳄以鸟类、兽类、两栖类以及甲壳类动物为食,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位置。也正因为如此,扬子鳄对食物资源的要求较高,一般一个野塘中只能容纳下1-2条扬子鳄。
除了缺少食物资源,生存率低下的问题也一直制约着野生扬子鳄的种群规模。在每年6月份,扬子鳄开始寻找配偶,7-8月份开始产卵,平均每窝能产下10-20枚卵。母鳄将卵产在草丛中,上面覆盖杂草,依靠自然温度孵化,最终只有一半左右的幼鳄能破壳而出。
野生的扬子鳄从孵化到成年,存活率非常低,种群的复壮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人工增殖放流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人工放流也同样面临着很多难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放生个体的存活率。
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扬子鳄的种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生存能力也不如野生个体。当人工繁育的扬子鳄被放生到野外环境后,大多数个体都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最终因食物短缺等原因而死亡。
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指出,截止到目前,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已经超过1.5万条,但是野生的扬子鳄依然只有200条左右,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由此可见,对于扬子鳄的种群保护,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之,只更重要的是帮助放流个体更好地适应野外环境,提高生存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扬子鳄的生存危机。
安徽放归530条扬子鳄,意味着什么?
从2003年~2020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举行了16次扬子鳄的野外放生活动,累计放归508条扬子鳄。其中,部分扬子鳄已经初步适应了野外环境,开始自然繁育后代。在去年年底,自然孵化出的幼鳄数量累计达到了215条——至于是否能否活到成年,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如今,安徽省计划在5月底前放归530条扬子鳄,在放流数量不足、野生个体成活率低的背景下,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意味着扬子鳄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还进一步提高了野外种群的恢复速度。
事实上,在放归这批扬子鳄之前,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已经做足了准备。在扬子鳄的人工繁育基地,研究人员精心挑选出了974条体质强健的幼龄扬子鳄,通过对DNA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再从974条“候选者”中挑选出了530条,体格更加健壮,亲缘关系也更远,能够防止近缘杂交所导致的资源退化。
在这批扬子鳄放归之后,后半程的保护计划也在有序展开。专家们在部分扬子鳄身上安装了卫星追踪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扬子鳄的运动和迁徙信息,以便及时提供救护。
为了解决食物资源不足的问题,各个池塘都投放了足量的鱼苗、螺类等天然饵料,为放生的幼龄鳄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同时,这些塘口为扬子鳄充分适应野外环境提供了一个缓冲平台,进一步提高了适应能力。另外,各个塘口还移栽了多种水生植物,营造出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进一步保障了扬子鳄的安全。
这些工作能够提高放归扬子鳄的生存率,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新的问题急需解决。在后续的调查中,还需要紧密监测扬子鳄栖息地的环境变化,继续加强对扬子鳄繁殖情况的监测。
结语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人工放流个体的野化过程一直是个难点。在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何切实提高放归个体的成活率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野生扬子鳄的保护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相信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扬子鳄的野外种群定能逐渐恢复。对此,我们不妨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