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影响,为什么做什么都这么难做百姓网虎林古牧狗?很多人去外地又回来了?
这位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百姓网虎林古牧狗,是当前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2020年鼠年的到来,中国各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病毒,各地百姓一片恐慌,政府颁布了最严厉的防御通告,国家面对灾情,启动了国家灾难一级响应百姓网虎林古牧狗。
许多工厂停产关闭百姓网虎林古牧狗,旅店,饭店,浴池,歌厅等一律关停。
各地百姓百姓网虎林古牧狗,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政府这一行动,新冠肺炎疫情病毒非常的厉害。
目前,尽管各地采取了严厉的防疫措施,但仍有无症状感染者,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
无症状感染者,是目前防范的主要问题,这些人,自己没有感觉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他们到处乱走,感染更多的人,而他自己还不知道。
前两天,吉林省舒兰市一位公安局洗女工,在自己不知携带病毒的情况下,感染了众多健康人。
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防范疫情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各级政府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情绪,小心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
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工厂一直没有开工,这是疫情影响的结果,
尤其是,东北各地疫情严重,许多东北人到南方去打工,南方工厂都不接收,害怕被病毒感染。
他们企业,不招用这些东北疫区的工人,很多东北人去的,工人在那里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他的又回到了东北。
龙江这边疫情反复,许多工厂也是半停产状态,大家都不好找工作。
马上2020年半年过去了,许多人还没有挣到钱,非常的生活困难,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些生活困难最底层老百姓。
毕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要吃饭,人人都要生活,没有生活收入,艰难的日子,都是非常难以度过的。
在我们附近,有上虎林水稻田区,去插秧的打工者,都已经回来了。
吉林舒兰,这批人在虎林打工者,已经被隔离进行核酸检测,等他们14天核酸检测隔离完以后,插秧的季节也过去了。
唉,真是不容易,老百姓想出大力,挣点血汗钱,也是不容易的。
希望大家放下身段,能找点工作先干着,不要挑肥拣瘦,在这疫情时期,能有点活干,能有点收入也是不错的。
疫情已经使全世界,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还在积极的抗击新冠疫情疫情中,许多国家的经济经济已经陷入了瘫痪状态。
中国经济正在逐渐的恢复中,比起世界各地经济瘫痪的状态,中国比他们还是好了很多。
所以,我们要增加信心,立足本地,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一定能走上快车道,大家的生活,一定能回到正常的秩序中,百姓恢复到安定幸福的生活。
你见过最棒的一道下酒菜是什么?
都说广东和四川男人最会做饭,但我爸绝对属于另类,他只动口不动手,因此常被我妈戏弄,但有一回他竟无意帮我妈发明了一道很棒的一道下酒菜。
在我们家一直都是我妈掌勺,经常是我爸带着我和弟弟坐在桌旁等着,我妈一个人在灶屋里忙活,备菜、烧锅、炒菜,再端上桌。
我爸从来就不会做菜,连简单下个面条都会糊锅。即使如此,他的口味却挺挑剔,每道菜上桌后,他总会评头论足一番:红烧豆腐的芡勾厚了、白菜炒肉的肉切小了、蒜苗猪肝炒老了、萝卜炖汤盐多了......。
对于我爸的“评判”,我妈多半时间是不理不睬,顶多会斜瞟他一眼:“那你莫吃嘛,就晓得说,有本事你自己去炒。”有时我妈如果听“烦”了会“警告”他:“你再说我就把菜端走了哈。”
这下我爸就老实了,“滋”的抿一口酒,先夹起一筷子菜放进我妈碗里哄她:“哎呀,我就是说一下嘛,还不许人家说了?”然后再送一筷子进到自己嘴巴,眯起眼睛嚼起来。
如果有客人在桌上,他则会不停地用筷子指着各个菜催促道:“快动筷子,千万莫拘礼呀。”
这个动作后来把他两个儿媳妇都“教会”了,常常当着我爸的面用蹩脚的四川话故意学他:“爸爸,快动筷子哟,莫客气嘛。”我们则心领神会地又好一通笑。
说我爸做饭,一定要说他“炒”猪肝的事。每年过年杀猪后,炒猪肝这事是让我爸最操心,因为小时候我们家在平常是不买猪肝的,只有在过年杀猪的时候才能吃上这“美味”。
每次开炒前,他都会跟我妈嘱咐一通:“千万莫炒老了哈,火要烧大,下锅后铲几下就起锅。”我妈不说话,但还是会比平常注意一些,基本每次都会炒得很滑嫩可口。
这一点我按我爸的“经验”试过很多回,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后来我才搞清楚,原来我妈当时是用柴火灶,而我用的是煤气灶,自然实现不了他说的“要火大”。
后来我们习惯了,每次再炒时,我爸刚要开口,我和弟就会故意压着嗓子先他喊起来:“妈,火要烧大,铲几下就起锅哦。”
有一次我妈带着我和我弟去走亲戚,要第二天才回来。她私下里悄悄跟我们说:“这次把你爸一个人留在屋里,我就看他能不能自己做饭吃。”正好前一天我妈买了一块肉,本来是为了给全家人打牙祭的,因为夏天热,我妈就把肉放在水缸里“冷藏”起来,避免太快变质。
我们走亲戚肯定是会有好吃的,所以出发前我妈就跟我爸说让他在家想吃就自己弄。
去亲戚家后,我们本来计划是第二天下午就回来,结果因为一直下大雨,我们到第三天中午才回家。
回家后我妈照例开始准备午饭,打开水缸盖发现肉已经没有了,想着我爸应该是自己弄了吃了,心里正纳闷他是怎么做的,结果一打开锅盖我们仨就傻了眼。
铁锅里懒懒地躺着几块很大的肉,每块都有五六厘米见方,黑乎乎的一点配菜也没有,明显就是我爸吃剩下的。
再拿出来一看,我妈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每块都有我爸的牙印,但都没有咬开。再一细看牙印处居然还是白生生的没熟的样子。“这个老家伙哟,肯定是没把肉炒熟嘛。”我妈一边抱怨一边拿起肉来仔细端详,想扔掉又舍不得,气也不是笑也不是:“等他回来我要好好修理他,成天说这里不好吃那里不好吃的,你自己倒能干,咋把肉都弄不熟呢?!”
没过多久我爸从地里干活回来了,我妈上前一把就揪住他的耳朵,把他拽到灶台旁,憋住笑质问他是咋回事。
我爸一边躲一边尴尬地笑:“这个肉还真不好切呢,我图省事就随便切了几下,觉得肉大吃起来过瘾。炒的时候我还专门烧起大火,下锅炒了几铲子就起锅了,结果没熟咬不动,我又放进锅里炒了一会儿,还是没炒熟,我也没办法了,只有先放锅里等你回来看咋个弄嘛。”
“啥?”我妈气不打一处来:“肉是肉,猪肝是猪肝,你以为肉和猪肝一样,都像你说那样的几铲子就起锅了?”我爸趁机转身跑开了:“你赶紧想办法看咋弄哦,莫浪费了。”
“是你浪费还是我浪费?”我妈假装要去追,逗得我和我弟在旁边“咯咯”地笑,连我们小孩都知道肉切这么大肯定是炒不熟的,就又对着我爸跑开的背影学他:“对,几铲子就起锅,莫炒老了。”
那时肉特别精贵,一个月也吃不了两回,我妈自然不会让这好东西浪费掉了。
她把肉从锅里挑出来,重新清洗了一遍,改刀切成薄片,再盛出半碗大米放进在锅里炒熟,用手推磨磨成米粉,拌上少许辣椒面和花椒面,再加上盐和味精,均匀地裹在肉片上,在碗里码好,又从地里摘了一个南瓜,洗净切块铺在上面,最后放进锅里大火蒸了一个小时。
这种做法我很熟悉,就是现在粉蒸肉的做法(我们老家叫“鲊肉”),但之前都是用新鲜的肉来做,这次用没炒熟的肉来做我还是头一次见到。那时我们最喜欢吃鲊肉,我妈也做得最多,因为这样不会流失油水,加上垫底的配菜,一斤肉就能让我们四个人都过瘾。
但是这次因为肉已经被我爸猛火炒过一次了,虽然感觉油水少了一些,但味道更香,口感更糯,猪皮还带有嚼劲。
我妈这次不得已的改良竟然无意间发明了一道美味。
后来家里条件好些之后,吃肉也不再很困难,我妈也经常做这道菜,但她是用油炸代替了我爸当时的炒,有点像现在的梅菜扣肉的做法,但我妈是聪明地把扣肉和粉蒸肉两者的做法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后来这道菜就成了我家的特色菜,也是我爸最喜欢的下酒菜。但也从那时开始,我爸对我妈做菜就很少指指点点了,我妈做啥他就吃啥。更重要的是我爸后来也开始做饭了,特别是我弟生孩子时,我妈会经常到广东去帮助照看孩子,就剩我爸一人在家,所以只能他自己做饭。
他也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菜,比如炖排骨、烧豆腐、包抄手、蒸米饭、下面条等。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吃饱穿暖早就不是问题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顿饭吃啥?好像有很多想吃的,又好像啥都吃腻了。去饭店吃饭、菜市场买菜也是这样,逛了半天也不知道要吃啥买啥,一吃起来简单几口就吃饱了。
有时候,最棒的下酒菜是在我们最饿的时候吃的菜。
但对我来说,还有一道最美味的下酒菜,就是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妈妈亲自做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