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壳的作用是很大的,它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在《神农本草经》称之为“上品”。
龟类整个甲壳的统称。龟的甲壳由拱起的背甲和扁平的腹甲构成。联接背、腹甲的部分称甲桥。整个龟壳呈盒状,一般龟的头颈、四肢和尾部在其中能自由伸缩,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背、腹甲均由两层构成。内层由骨板构成,来源于真皮;外层由角质盾片构成,来源于表皮。盾片和骨板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龟类分类的依据之一。
乌龟壳,在中药材里称为“龟甲”,包括乌龟的背甲和腹甲,又名“龟板”、“龟版”等。将乌龟捕捉、杀死后,剥取甲壳,除去残肉,晒干,再以砂炒醋淬后药用。其味咸、甘,性寒,入肝、肾、心经。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之功效,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阴虚内热、阴虚阳亢、热病阴虚风动、肾虚骨痿、小儿囟门不合、阴虚内热所致崩漏、月经过多、心虚惊悸、失眠、健忘等证的治疗。
据现代药理研究,其所含的主要成分是动物胶、角蛋白、脂肪和钙、磷等,能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其提取物对肉瘤S180、艾氏腹水瘤和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
古代医家对其极为偏爱,在医籍中记载颇多。如《药品化义》“龟底甲纯阴,气味厚浊,为浊中浊品,专入肾脏。主治咽痛口燥、气喘咳嗽,或劳热骨蒸,四肢发热,产妇阴脱发燥,病系肾水虚。”,《本草通玄》“龟甲咸平,肾经药也。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疟,去瘀血,止新血。大凡滋阴降火之品,多是寒凉损胃,惟龟甲益大肠、止泄泻,使人进食。”,《药鉴》“败龟板,气平,味咸甘,无毒,阴之阴也。此剂禀北方阴气而生,为阴中至阴之物,大能补阴,而治阴血不足,是以下焦滋补丸药多用为君。”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常常将龟甲与它药配伍组方,以取得良效。如治阴虚内热,骨蒸盗汗,常配熟地、知母、黄柏等;治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常配生地、石决明、菊花等;治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常配生地、牡蛎、鳖甲等;治崩漏、月经过多,常配椿根皮、黄柏、香附等;治失眠健忘,常与龙骨、远志等配伍,如孔圣枕中丹。故在临床使用时需提醒一点,单味药作用再强,也必须要辩证准确,配伍恰当,才能取得神效。
乌龟壳的作用是很大的,需要好好的注意。